
诸(諸)
⒈ 众,许多:诸位。诸君。诸侯。
⒉ “之于”或“之乎”的合音:投诸渤海之尾。
⒊ 犹“之”:“能事诸乎?”。
⒋ 犹“于”:“宋人事资章甫适诸越”。
⒌ 语助,无实在意义:“日居月诸,照临下土”。
⒍ 姓。
all、various
形声:从讠、者声
various, all, these; surname
◎ 诸
諸
〈动〉
(1) (形声。从言,者声。本义:辩,问辩) 同本义 [argue;dispute;debate]
诸,辩也?!端滴摹?。按,者亦意辩词也。
诸诸便便,辩也?!抖拧?/p>
穷研细诸问,岂得信虚辞!——《敦煌变文集·燕子赋》
(2) 又如:诸问(问辩)
◎ 诸
諸
〈形〉
(1) 众;各 [all;various]
诸郡县苦秦吏?!妒芳恰こ律媸兰摇?/p>
西和诸戎?!度尽ぶ罡鹆链?/p>
诸道桥梁?!蹲手瓮ぬ萍汀?/p>
(2) 又
诸将皆失色。
诸越则桃李冬实。(诸越,即“百越”,指两广地区。)——宋· 沈括《梦溪笔谈》
诸峰之顶,亦低于山顶之地面。——宋· 沈括《梦溪笔谈·活板》
仆必能从诸君子之后。(诸君子,指谭嗣同等)——清· 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
率诸少年。——清· 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(3) 又如:诸余(诸般;种种);编辑部诸先生;诸恶(各种恶行);诸种(各种;各个种族);诸众(众多);诸相(佛教指一切事物外观的形态)
◎ 诸
諸
〈代〉
(1) 代人,代事,代物,相当于“之” [he;her;they;it]
告诸往而知来者?!堵塾铩ぱФ?/p>
与诸乎?——《左传·僖公十三年》
诸人不知,瞒不得你?!段飨峒恰?/p>
(2) 又如:诸处(别处);诸人(别人);诸方(别的地方)
(3) 作定语,相当于“其”
无效齐庆封弑其君而弱其孤,以盟诸大夫!——《史记·楚世家》
◎ 诸
諸
〈助〉
表示语气,相当于“啊”
日居月诸,照临下土?!妒ぺ纭と赵隆?/p>
◎ 诸
諸
〈名〉
(1) 干果 [dried fruit]
桃诸,藏桃也。诸,储也。藏以为储,待给冬月用之也?!妒兔?/p>
(2) 古地名 [Zhu town]。春秋时鲁邑,在今山东省诸城县西南
城诸及 防?!洞呵铩?/p>
(3) 姓。如:诸葛(复姓)
◎ 诸
諸
<代词兼介词>
(1) “之于”的合音
君子求诸己?!堵塾铩の懒楣?/p>
投诸渤海之尾?!读凶印ぬ牢省?/p>
穆公访诸 蹇叔?!蹲蟠べ夜辍?/p>
谋诸漆工,作断纹焉。(诸:之于。)——明· 刘基《郁离子·千里马篇》
(2) 又
谋诸篆工。
(3) 又
匣而埋诸土。
(4) 又
献诸朝。
献诸抚军?!读恼疽臁ご僦?/p>
归而形诸梦。——清· 袁枚《黄生借书说》
(5) “之乎”的合音
虽有粟,吾得而食诸?——《论语》
王尝语 庄子以好乐,有诸?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子闻诸?——《左传》
◎ 诸
諸
〈介〉
相当于“于”
宋人资章甫适诸 越。——《庄子·逍遥游》
本站内容全部是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,仅供学习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Copyright © 2025 狗狗查 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07636号-6 联系QQ:86516977